——“巡視整改看永城”之執法為民篇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我市政法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省委第三巡視組反饋意見,精準發力促穩定,執法為民保平安,扎實做好巡視整改的“后半篇文章”。
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搬遷安置、非法集資、問題樓盤,面對這些涉及群眾利益,逐漸成為影響我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瓶頸的問題,我市以民生為本,高度重視。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沉陷區拆遷安置工作作為關系社會和諧穩定的重中之重,作為促進民生福祉的要中之要,按照“拆遷一處、造福一片、穩定一方”的工作原則,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積極穩妥推進,確保群眾安居樂業。對沉陷區各鄉鎮安置房源進行摸排造冊,精準掌握安置底數;對正在施工的社區加大進度督查,確保早日建成,早日交付。利用新農村建設開發的社區剩余房源,由政府回收用于安置沉陷區居民;沉陷區各鄉鎮房源差額由政府主導,國有企業實施建設,確保高質量建設。
健全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工作長效機制,建立目標責任制,將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納入地方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內容。同時,充分發揮聯合辦案的優勢,法、檢兩院派員全程參與案件偵查,建立案件會商機制,形成明確統一的司法口徑,按照職能劃分,圍繞加快偵審進度和提升偵審質量,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強化部門聯動,依法妥善處置,按照“統一指揮協調、統一辦案要求、統一資產處置、分別偵查訴訟、分別落實維穩”的工作原則,依法妥善處置我市非法集資案件,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截至目前,市公安機關共抓獲歸案105人(其中由外地公安機關抓獲并采取強制措施5人),采取強制措施129人;市檢察機關共受理非法集資案件26案85人(另一起中廣銀通案件,由合同詐騙罪變更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審查提起公訴25件57人,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6案8人;審判機關已判決18案40人,司法審結9起,通過多種方式已兌付現金2.08億元、兌付房產商鋪4.53億元,兌付率約為49.8%。
為破解問題樓盤這一“難點”,我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李中華為組長、市長高大立為第一副組長的房地產領域信訪突出問題樓盤化解攻堅領導小組。李中華書記對巡視期間反映較多的幾處問題樓盤親自包案,連夜調處,實行掛牌督戰,使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盡銳出戰,合力攻堅,問題化解成效顯著。截至目前,我市共推動化解問題樓盤24個,挽回經濟損失3000余萬元。協調化解群眾反映個性問題420余個,約談有關開發企業負責人、供暖企業負責人230余人次,組織召開協調會130余次,監管賬戶追繳水電燃暖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資金和工程款、購房款、保證金等7635萬余元。發放各類宣傳資料8.3萬份,張貼各類公告1.4萬余份,設置宣傳版面360余幅,并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
用法治進步保障群眾美好生活
“一槌千鈞,法在人心”。曾經的“立案難”變成“有案必立、有訴必理”,曾經辦事“跑斷腿”變成“一網通辦”……我市司法審判機關立行立改,讓公平正義更加可觸可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法律的信仰、對法治的信心。
寬嚴相濟,懲處刑事犯罪。截至11月15日共審結各類刑事案件593件,判處罪犯806人。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共受理涉黑涉惡案件12件,其中已審結11件。判刑102人,結案率91.7%,其中判處刑罰10年以上15人、5年以上43人,重刑率56.8%。另外1件涉惡案件正在審理中。有力打擊了一批涉黑涉惡犯罪分子,取得了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打聲威、強威懾的初步成果。嚴厲打擊嚴重暴力犯罪、涉眾型經濟犯罪以及嚴重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犯罪,依法判處實刑399人,其中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187人。
質效兼顧,化解民商糾紛。截至目前,共審結各類民商事案件7868件。堅持依法裁判與協調化解并重,民商事案件調撤率49.82%。深化家事審判方式改革,審結婚姻、繼承等家事糾紛1635件。依法妥善審理涉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領域民生案件293件,化解勞動爭議306件。高度重視涉群體性糾紛,審慎審理涉房產開發、商品房銷售糾紛等202件,著力防范社會風險。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嚴禁超標的查封扣押凍結財產,創新適用“活封活扣”等強制措施,盡可能減少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多措并舉,破解執行難題。啟動“集中清理疑難復雜執行案件專項活動”,成立打擊拒執強制執行組、執行財產強制交付組、重大刑事案件執行組、執行信訪案件化解組、執行案件不力追責組,提升執行質效。共執結案件6163件,結案率84.52%,到位金額7.05億元。對18名被執行人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追究刑事責任。網絡司法拍賣250件次,成交95件,成交額8158.20萬元。
“云上開庭”,助推司法活動智能化。為減少人員聚焦和與當事人的接觸,積極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全力開啟“云”模式。通過微信公眾號、門戶網站、公告欄等途徑發布通告,引導當事人優先通過“移動微法院”微信小程序進行網上立案、網上調解和網上開庭。執行案件暫停外出調查執行,充分運用“總對總”“點對點”網絡查控系統,線上財產查控力度不減,在避免接觸的情況下最大限度保障當事人權利。截至目前,網上立案8607件,網上繳費4382件,網上開庭201次,調解、撤訴結案3841件,切實做到了疫情防控和審判執行工作兩不誤、兩促進。
做好“分流”,促案件輕重分離、快慢分道。一是完善訴非分流。對“成訟”之前的糾紛,通過微信公眾號、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宣傳非訴解紛方式的優勢。對“成訟”后立案前的糾紛,通過訴訟風險智能評估系統對當事人進行“訴前輔導”,引導其理性選擇訴訟方式解決糾紛。輪值立案法官根據要求,引導當事人進行訴前調解。二是完善繁簡分流。制定《永城法院民事立案繁簡分流規定》,重新設置繁簡分流要素分值,調整繁簡分流系統,建立恰當的繁簡分流系統算法。速裁速執中心對案件進行“二次篩查”,對不適宜速裁快審的案件退回立案庭重新分至普通團隊進行精細化審判。截至目前,新收民事案件8426件,分流簡案6469件,占民事案件的76.77%。其中分流小額速裁案件2020件,占一審民事案件的23.97%。
全面提升司法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
市司法部門圍繞群眾法律需求,根據巡察反饋意見,積極整合法律服務資源,發揮司法行政職能,進一步強化法律服務質效,全面提升全市公共法律服務水平。
規范律師管理工作。組織律師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及村(居)法律顧問工作,充分發揮律師在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作用。在全市29個鄉鎮成立了法律顧問團,指派160名律師擔任770個村(居)的法律顧問,實現了村(居)法律服務全覆蓋。
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在全市29個鄉鎮成立了法律援助受理點,在市法院、檢察院、看守所設立了法律援助值班律師辦公室,打造“半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對農民工、軍人軍屬、審判階段被告人三類特殊群體,不設經濟困難門檻,不審查案件事項范圍,全部無償給予法律援助,實現應援盡援。目前,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38件,其中民事案件298件,刑事案件340件。辦理農民工案件110件,為農民工挽回經濟損失176.5余萬元;殘疾人案件8件,老年人案件20件。
打造永城公證新品牌。不斷創新服務理念,踐行服務承諾,簡化服務流程,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優質,多層次、全方位的公證服務。目前,共辦理各類公證2330件,其中民事2095件,經濟類4件,執行證書1件,涉外230件。
全市政法隊伍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工作實踐中深化了對政法工作的認識,積累了一系列重要經驗,也為做好新時代政法各項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政治基礎、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讓人民群眾享受到公平正義和合法權益,讓群眾感到自己的事情有人問、有人管,人民群眾對政法工作的滿意度不斷提升。
我市1戶家庭當選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
本報訊(記者 聶 政)日前,中央文明委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區)、先進單位、先進工作者名單,我市在成功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的同時,來自太丘鎮劉樓村的王峰家庭被表彰為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
王峰是我市知名的愛心企業家,其家庭和睦,孝敬父母長輩,重視子女教育。他身殘志堅,創辦企業,帶動多人就業;長期堅持致力于慈善事業,成立三峰殘疾人愛心服務站,對殘疾人等困難群眾進行免費培訓、幫扶;對多名寒門學子進行愛心資助,讓他們圓了大學夢。
王峰曾獲得全省助殘先進個人、永城市第四屆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并于2017年8月榮登“中國好人榜”。
版權所有:永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承辦:永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地址:永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郵編:476600 監督電話:0370-5019905
技術支持:鄭州信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豫ICP備17001461號
豫公網安備 41148102000158號